那古老的印象,浑厚的气息,遗留在被历史的车轮辗过的史册中,萦绕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梦回那时,似在梦中,我听见你的声音,那来自远古的呼唤……
如何追忆,那流传千古的踪迹;如何寻觅那千万口传的遗迹;如何拾起丢散在光阴中的印记;如何倾听,来自远古的声音!
诗人曾在碧岩上刻下永不腐朽的诗句,看着江水浩荡,几十个世纪刻画下的永恒,淹没在滔滔江水中,似在梦中,我听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易水河畔,荆轲的素衣随风而舞,拂面而袭来的微风使他眼角的泪洒落在故土中,伴着高渐离凄婉的击筑声,驻足痴望,眼前的一切再一次变得熟悉而又陌生。他知道此次必定有去而无回,但他却无法选择,在呼啸的寒风中,车马声渐渐远去,悲凉的歌声却萦绕在天际之间久久不能散去。
那远古的声音,轻若云烟,萦绕耳间,挥之不散!似在梦中,我看到民歌在辽阔无际的草原上如骏马一般地驰骋;同汗水一齐匍匐在农民黝黑的脊背上,又一同洒落入泥土中。是民歌,在梦中,让我听见了来自远古的呼唤。
听,似在耳畔传来阵阵欢快的歌谣“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民歌几乎沉淀着所有中国人的情感,它如同一棵庄稼所发出的声音,又是黎明时分一片打湿树叶的雨点。它展现着劳动的场面,它讲述着欢笑又叙述着苦难,倾听着民歌,如同倾听祖先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命运,诉说着他们的梦想。聆听那声音,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中国巨大的版图上,辽阔的北国大地传来阵阵有力的声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声音携七彩风云滚滚而来,气势磅礴,这声音来自于祖国大地,要我们铭记五千年的辛酸与欢喜。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气势恢宏的青藏高原到高低起伏的黄土高坡;从陡峭的悬崖到连绵山川;从潺潺小溪到蜿蜒的河流;从坎坎的江边到楚河的汉界。像诗人屈原所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祖国的雄壮,在巍峨的长城上看祖国的腾飞,在圆明园看祖国的破碎,在大漠荒原看祖国的辽阔,在丝绸之路上看祖国的渊博,在古老的城楼上倾听来自远古的声音。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不可尽数的灿烂文化,弹指间抗日先辈的那些峥嵘岁月已被轻轻的翻了过去,越过了风霜雨雪,历经了艰苦磨难,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挪动着艰难的脚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深的雕刻下了我们历代祖先的光辉足迹。
在爬满甲骨文的碑刻上寻找历史的足迹,在布满硝烟战火的长城上回首过去的祖国,而我们现在正站在江水边,倾听着来自祖国远方的呼唤;倾听着来自远古的声音......